
儋州市并镇设区,市政府迁往白马井至排浦一带,那大设为区,真正实现儋洋一体化。有人认为儋州并镇设区,市府迁移会削弱那大的政治经济地位,对此你怎么看?在我看来,这恰恰是强化儋洋一体化战略的核心地位。让儋州成为名副其实的儋洋一体化龙头。当前儋州有城无产,洋浦有产无城,要想突破这一瓶颈,除了推动产业转型外,还可以通过行政中心迁移的方式,将地理空间与行政资源深度绑定,加速环湾新城建设,推动港产城科协同发展,此外,市政府迁至环新英湾地区,还能释放滨海新区的发展潜力。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均衡发展。长远来看,这是一次重大的历史机遇,必将对儋州乃至整个海南产生深远影响。
一、关于儋州并镇设区市府迁移提议的优劣分析(一)优势分析
1.强化儋洋一体化战略核心地位
儋州洋浦一体化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将市政府迁至白马井—排浦一带,可实现地理空间与行政资源的深度融合。当前儋州有城无产,洋浦有产无城的瓶颈将得到突破,通过行政中心的迁移,加速环湾新城建设,推动港产城科协同发展,例如洋浦港已经开通47条集装箱航线,市府迁址可更直接统筹港口经济与城市功能配套,形成北产南居的产城融合格局。
2.释放滨海新区发展潜力
排浦镇与白马井镇地处环新英湾核心区,拥有海花岛、磷枪石岛等旅游资源,以及洋浦港、临港产业园等产业基础,市政府迁至此地可带动滨海旅游、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等产业集群发展。例如儋州正推进的五箭齐发产业(新材料、新能源、数字经济等),可依托环湾新城的政策红利加速落地。
3.优化城乡空间布局
那大作为传统行政中心,城市功能趋于饱和,而环湾新城尚处开发初期,市府迁移将引导人口资本向西部沿海转移,缓解那大城区压力,同时通过三区联动,实现全域均衡发展,例如,儋州已经规划建设环湾新城30条道路,并推动空海铁公立体交通体系,为新行政中心提供支撑。
(二)风险与挑战
1.行政成本与社会阻力
那大作为历史悠久的行政中心,迁移市府需投入大量财政、资金用于新办公设施建设,且可能引发公务员通勤市民办事不便等问题。此外那大现有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已形成规模,迁移可能导致资源闲置或重复建设。
2.区域发展失衡风险
若过度聚焦环湾新城,可能会削弱那大作为海南西部传统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当前那大仍是儋州人口最密集区域,快速迁移可能加剧城乡割裂,尤其是中部农业乡镇的发展可能被边缘。
3.生态承载压力
排浦-白马井一带海岸线生态敏感,大规模开发需要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例如磷枪石岛、南华海滩等原生态区域若过度商业化,可能破坏儋州山清水秀的生态底色。
二、优化建议(一)分阶段实施行政中心功能迁移
1.近期:设立环湾新城行政副中心,保留那大现有行政职能,同时在环湾新城建设儋洋一体化联合办公区,集中处理港口经济、产业招商等核心事务,此举可避免资源浪费,同时测试新区的承载能力。
2.中期:推动双核驱动模式
那大重点发展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环湾新城聚焦临港经济与对外开放,例如那大可利用现有教育集中资源,打造科教高地,而环湾新城依托洋浦港发展跨境贸易、数字加工等产业。
3.远期:动态评估迁移的必要性
待环湾新城人口密度,基础设施成熟后,如2030年目标,再逐步转移核心行政职能,确保平稳过渡。
(二)强化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先行
1.交通互联互通
加快S315是市政改造,环湾新城路网建设,推动那大至环湾新城的轨道交通规划,缩短双城通勤时间。
2.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环湾新城优先布局三甲医院、优质学校,并推广租购补一体化,住房政策,吸引青年人才落户。
(三)注重产业协同与生态保护
1.产业链纵向延伸
依托洋浦石化新材料千亿级产业集群,向排浦—白马井延伸高端制造、清洁能源等下游产业,同时发展海花岛文旅经济,形成临港工业+生态旅游双轮驱动。
2.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对磷枪石岛、南华海滩等区域实施开发强度管控,推广驿站+乡村模式发展生态旅游而非大规模的地产开发。
三、总结儋州并镇设区市府迁移的提议具有战略前瞻性,但需以“渐进式改革”取代“激进式搬迁”,通过“双核驱动+分步实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同时需强化产业协同,生态保护与公共服务配套,避免区域发展失衡与生态风险,最终将儋洋一体化打造为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的第三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金斧子配资-金斧子配资官网-郑州股票配资网-炒股配资交流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