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肇庆高要,“东方香料”肉桂正被“玩”出新花样——
采食肉桂长大的 “高桂虾”,虾青素含量比普通虾类高出2至3倍,肉质紧实又爽口;“高桂河粉”“高桂米粉”“高桂酸菜鱼” 等特色食品,将肉桂的辛香巧妙融入日常饮食;肉桂香囊、肉桂枕头、肉桂版画等文创产品,更让独特香气走进生活场景。
作为全国最大的肉桂种植区,高要近年来通过推广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构建全产业链,推动“小叶子”形成富民兴村的“大产业”。据统计,高要肉桂种植面积70.05万亩,全产业链综合产值52.5亿元,带动3万多农户实现“靠山富山” 。
高标准引领
“东方树皮”风靡全球市场
高标准推进,做优最靓名片。
从种苗开始,高要就与广东省农科院、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展高要肉桂优良品种培育筛选工作,并计划在乐城建成标准化育苗基地;同时依托省级南药产业园,创立了“统一品种、统一生产资料、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回购及加工”的“五统一”种植管理模式,带动全区肉桂种植走上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道路。
这份严苛换来了实打实的认可——“高桂”不仅拿下“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商标”,还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好品质被盖上了认证证书。
高要肉桂风靡全球市场。
从山林里长出的“东方树皮”,也凭过硬品质成了国际市场的“香饽饽”,不仅远销印度、中东20多个国家,更成了可口可乐、星巴克的肉桂香料供应商,让全球消费者尝到“高桂”的“高贵”辛香。
打通“桂山路”
桂农收入翻一番
产自深山的高要肉桂,曾因“出山难”困住了产业发展的脚步。过去,肉桂运输全凭人力肩挑背扛,桂农们在陡峭山路上艰难跋涉,作业难度极大。尽管肉桂浑身是宝,但人工运输量有限,桂农只能挑选最珍贵的桂皮运下山,其余部分只得忍痛舍弃。
“桂”香也怕山路窄。近年来,高要区积极回应群众期盼,以“桂山路”建设为突破口破解运输难题。首先在禄步镇平水村、螺岗村、黄田堡三个行政村建成约40公里硬底化道路,惠及肉桂种植面积约4.5万亩、农户1850户。如今,“桂山路”已延伸至江北5镇,总里程达355公里。道路通了,桂皮运输效率提升3倍,每亩肉桂利润更是从1008元增至2680元,桂农的收入翻了一番。
位于禄步镇平水村桂山路。图源:高要发布
依托102家产业经营主体,全区3万多农户深度融入“高桂”种植、加工产业链:有人深耕山林种桂皮,有人进加工厂实现就业,还有人借着“高桂”出口订单,将自家桂皮远销海外。2024年,“高桂”全产业链出口创汇7500万美元,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惠及百姓的金山银山。
全链升级
年产值冲刺70亿元
肉桂全身都是宝。如何不断延伸肉桂产业链条,深挖“高桂”经济产业价值?
目前,高要正围绕“一核两心一带”肉桂产业集群规划,打造集“育苗+种植+加工+品牌”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在加工端,全区形成初加工与精深加工协同发展格局:约90%的桂皮经晾晒、压缩打包等初加工后走向市场,以宏志达农副产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企业,年贡献初加工产值15.5亿元;华新香料等企业聚焦精深加工,生产桂油相关产品;水南桂宝竹木有限公司则回收桂芯、桂枝用于造纸,实现肉桂“全株利用”,带动精深加工年产值达9亿元。
高桂虾系列产品。
下一步,高要还将推进小湘、禄步、乐城、河台、水南镇“桂山路”连通的种植示范带(观光走廊)建设,完善肉桂育苗及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培育“高桂肉桂1号”等优质种苗;实施初加工建设项目、高桂南药深加工园区、乐城肉桂仓储交流流通中心等工程,搭建全产业链大数据公共服务中心;联合企业延伸“高桂面包”“高桂酒”“高桂面膜”“高桂茶”等新品类。2025年,高要肉桂综合产值预计将超55亿元,2026年突破60亿元,2027年冲刺70亿元。这份“向上生长”的劲头,正是“高桂”最“高贵”的底气。
撰文:曾灿奎
来源:南方农村报
金斧子配资-金斧子配资官网-郑州股票配资网-炒股配资交流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