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的山东,热烫的风悄悄给作物染上了成熟的底色,玉米在青纱帐里“咔咔”拔节,以挺拔的身姿在烈日下翻涌起绿浪。山东临沂市临沭县的农技员陈师傅正操控着无人机掠过田垄,喷出一道道细密的药雾线。
这片曾因田埂纵横而零碎的土地,如今在规模化管理下焕发出勃勃生机。“往年这时节,我得顶着日头自己打药;现在由农技员用这机器干,可省大劲儿了。”地头乘凉的村民焦安来眯眼笑着,指尖捻开一穗灌浆的玉米,金黄的籽粒饱满紧实。
“看,我们村马路、路灯这些基础设施还不错吧。”回忆起2021年以前村庄发展遇到的窘境,临沭县青云镇卢官庄村党支部书记卢洪本记忆犹新,“早先村集体没啥收入来源,欠着近150万元外债,年轻人都出去打工,村里大部分是老年人,有些地甚至撂了荒。”
2021年卢官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后,花了大半年整理出1000多亩连片土地,考虑到自身种地不专业,卢洪本将目光投向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金丰公社”的“双社”联合模式。“就是把耕地托管给金丰公社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丰公社),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纽带,村民可以携地入股。经过填平冗余田埂、整治老旧沟渠后,村里又释放出了百余亩耕地,‘小田’并成‘大田’,规模化、专业化生产降本增效。”
玉米飞防作业场景。受访者供图
“这给村民带来了实打实的收益,2023年,我们村集体收入就跃升到了53万元。”卢洪本介绍道,土地增产,村民不仅有每亩每年800元的保底收益,还能获得约200元分红。“本村人管本村地,小社长都是我们信得过的同乡,地托管给他负责之后,保底加分红的收入比自己种强,还能腾出功夫干点别的!”焦安来笑着说。
目前,该模式已在临沭68个村庄推广,推动农户种植成本降低10%以上、产量提升10%、综合收益增长超20%,实现了粮食单产与总产三年“双增”。
走进高标准示范田,田地中的墒情监测、孢子捕捉仪、虫情测报灯等设备,实时监测麦田的环境和作物病虫害数据,并将土壤、苗情、虫情信息上传云平台,通过手机APP就能随时查看田地的实时数据,了解作物长势。一旦发现异常,系统会及时预警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和效率。
普通种植与“两拌三喷”增产方案结果对照。人民网 郑昕桥摄
“我们还研究出了‘两拌三喷’增产方案,利用拌种、拌肥增强作物抗逆性,结合三次叶面喷施为作物精准补充营养,有效提升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临沭县金丰公社县社社长董书通介绍。今年6月,“两拌三喷”增产方案亮相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引发了国际关注——德国施诺德研究院现场签约技术融合,日本稻之道株式会社加入为方案赋能。
从早期农户“单打独斗”到如今集约化“协同作战”,从单纯追求增产到聚焦“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的技术攻坚,这些可供复制的现代化农业科技和模式,正在田间地头扎实落地。(郑昕桥)
金斧子配资-金斧子配资官网-郑州股票配资网-炒股配资交流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