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被限高,消息像炸雷一样劈进2025年春天的地产圈,朋友圈一夜之间风格大变,早上还在刷咖啡,下午有同行发来截图,上头红字黑体,1.86亿,追债名单排头写着“王健林、万达系公司”,眼熟得有点辣眼睛。
“怎么说,这事闹大了吗?”我问了个地产朋友,他回我,“你看武汉楚河汉街文旅那个项目,早就卡壳了,贷款的事不顺,谁都在等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倒下。”这话有点像预言,王老板靠文旅翻身的路子,2025年春天,彻底塌方。
往前翻,时间拨回2017年,彼时的“世纪大甩卖”场面还历历在目,13个文旅盘子、76家酒店塞进大礼包,市场一片哗然。很多人至今还记得会场里的汗水和摔杯,交易金额600多亿,王老板换来“先见之明”这个牌坊,谁都觉得他身上有主角光环。
没人想到,2021年,王健林又杀回武汉,万达文旅项目重启,口号喊得比迪士尼还高,一口气规划滑雪、水乐园、星级酒店、名品小镇,投资额500亿,数字写出来像天方夜谭。钱哪里来?当然不能全靠自己,金融机构才是硬核金主,光大兴陇信托这次成了主力,幕后是央企,地方国资,老关系,老套路。
“明股实债,股权质押,信托的钱下得飞快,”一位信托圈的哥们说,“但回头一看,武汉项目进度卡壳,债主就不答应了。”2025年,兰州市中级法院开始拍卖武汉万达办公楼,12套房子打八折,居然无人接盘,市场冷成一滩死水。
翻资料翻到2016年,王健林那句“让迪士尼在中国二十年不赚钱”的豪言,早就成了段子。那一年,他造城计划摊到全国,意向投资5000亿,地图上密密麻麻的小红点,后来都变成了债务表格里的冷数字。
2017年,卖项目是被动,还是主动?有人说是他聪明,有人说是他没招了。卖完之后,心头肉还在,比如长白山和武汉中央文化区。2018年,他又在兰州和延安搞“万达城”,投资额一个300亿,一个120亿,消息写在新闻稿上,实际进度没人敢打包票。
再往下,2023年,表面上万达还在全国各地搞大项目,内江、济南、肇庆、武汉,每个都是百亿级别,地方政府很开心,能拉动就业,能带动GDP。可项目进度一拖再拖,大湾区的肇庆万达文旅,楼盘两年没交付,80亿股权被法院查封,合作方纷纷起诉,融资链条断裂成一地鸡毛。
这时候,上市的对赌协议爆雷,王健林“卖资产还债”的操作变成了主旋律。大连万达商管负债超3000亿,有息负债1376亿,手头现金却只剩百亿出头,被执行金额已经52.6亿,股权冻结快要数不过来。
珠海万达商管上市遥遥无期,投资人太盟财团逐步接管,最赚钱的业务——500多家万达广场的运营权,每年500多亿收入——现在是珠海万达商管的核心资产。王健林手里紧攥的小300家万达广场,成了最后的倔强。
“电影、广场、商管,以前说死都不卖,现在只要有买家,统统可以谈。”一位前万达高管私下说,“万达电影实控权已经没了,再卖就是清仓,珠海万达商管持股只剩40%,广场两年卖了85家。”
有意思的是,老朋友们也不再客气,苏宁、永辉、融创,这些当年一起笑谈战略合作的大佬,如今都成了债权人,要求回购战略投资,300亿债务像钉子一样砸昔日同盟,今日讨债。
“王健林被限高,你怎么看?”我又问那位地产朋友。
“太正常了,”他回,“手里项目太多,当年画的饼太大,现在一个个都变成了债主,谁还替他打圆场?”
2025年,王健林的名字和“限高”捆在一起,成了新闻热搜。有人问,1.86亿的案子算大吗?其实这只是冰山一角,万达的债务总量早已突破天花板。武汉项目被拿出来拍卖,没人愿意接手,说明市场对文旅地产的信心掉到谷底。
换个角度,地方政府的算盘也打得精明,“拉项目、搞投资、造GDP”,但项目一旦出问题,风险立刻甩给金融机构和企业自己,谁也不愿接锅。银行和信托原本以为跟老万达合作稳赚不赔,到了2025年,才发现连本金都悬了。
有一个细节值得玩味,2023年万达文化集团80亿股权被冻结,涉及的肇庆项目,楼盘延期两年,度假区烂尾,金融圈嘀咕“谁还敢给万达放款?”实际操作里,信托、银行都在收缩阵地。
现场采访时,有债权人说:“我们也不想把事闹大,但看不到希望,只有走法律程序,能拿回多少算多少。”这种无奈,透着一股后知后觉的悲凉。
2025年,珠海万达商管上市遥遥无期,融资窗口几乎关死,靠卖资产续命,能撑多久没人敢预测。万达广场的运营权是最后的筹码,但能否保住,还是未知数。
对话间,有投资人问:“你觉得万达还能扛过去吗?”没人敢正面回答,只能用“看天吃饭”来糊弄过去。毕竟,2025年的地产圈,没人再相信奇迹,只有硬碰硬的债务表和一地未完工的工地。
这个决定看起来理性,但情绪从不买账。
王健林的“造城梦”像极了曾经的泡沫,表面壮观,内里空心。2025年,连锁反应已经开始,谁会是下一个,没人知道。
金斧子配资-金斧子配资官网-郑州股票配资网-炒股配资交流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